我们家与双榴堂的交往故事
我们家与大店镇双榴堂有六十年的交往。光绪十六年(1888年),本族一位高祖母刘汲氏在双榴堂庄廷璐室内任女佣。庄廷璐夫人刘氏娘家在三界首,泱沟村刘氏与三界首刘氏是同族嫡系,按世系排列,庄夫人刘氏喊我高祖母婶子,因此,娘俩关系倍感亲切,几乎没有主仆之分。
经高祖母向庄夫人刘氏推荐,我的曾祖父刘殿元在1890年到双榴堂塾馆任教。当时双榴堂正蒸蒸日上,孩子众多,同时聘有两位塾师。曾祖父刘殿元在1916年还乡。
1900年,曾祖父患病,祖父到双榴堂替教四个月,庄廷璐非常钦佩祖父的才华。从此,被双榴堂留在药铺坐堂行医13年,后又在东许口三益合(大店敦善堂号)药铺坐诊三十余年。
我的二叔刘同林,在1913年到道口聚丰商号(双榴堂号)当店员,后晋升为三掌柜,负责外交采购,共计26年。
我哥哥刘润生,1930年正月到北福兴商号任店员,后晋升为三掌柜,1947年春离开大店,共计17年。
我们村巩景西在曾祖父刘殿元介绍下,1892年到北福兴当店员,后逐步晋升为总掌柜,1930年还乡。
在我哥哥推荐下,1937年正月初八,我来到了大店镇北福兴任店员。记得当时哥哥领着我先与庄阿簪见面,庄阿簪看后大喜,拉着手夸赞我是忠诚老实的孩子等。
北福兴商店在大店北门外,坐东朝西,是较大的商号。正掌柜是胡家官庄刘千祥,二掌柜是艾兴华(汀水人),三掌柜是我哥哥刘润生,当时我哥主要负责采购,长期居青岛、烟台抓货源。
我被分派到北福兴车行。车行与北福兴商店只隔三间屋子,算上我总共有五个人,负责人张培九(汀水人),还有艾云介(汀水人)、吴松斋(垛居官庄人)、朱某(朱家庄子人)。
车行不光修车插车卖,还设有柜台卖火柴、烟卷。千百年来,我们取火吸烟一直用火镰、烟袋,当时火柴、烟卷是刚兴起来的新产品,非常时髦,很受大家欢迎。尤其在集市日,销售特别火爆,光火柴一天就能销售数百封。
1937年7月,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几天,庄陔兰到曲阜任教。头一天下午,二掌柜艾兴华安排好了诸般事宜,并单独嘱咐我:“一旦参加送行的先生们走到餐桌前,你要客客气气地为他们斟酒斟茶……”
第二天早晨,与往常一样,我和伙计们对商店门外进行大清扫,把整个大店南北大街打扫得干干净净。吃过早饭,每个商店门外放一张餐桌,桌子下放有板凳和用坛子盛的高粱酒。每个餐桌上面各放六至八盘精致的糕点,前边放有酒壶、酒盅、茶壶、茶碗,茶壶里沏有上等好茶。其目的是让送行的先生们,随便在任何一张餐桌上都能吃酒喝茶用餐。
这天早饭后,成百上千的群众站在大街两旁等候观看。一会儿,庄陔兰从“存诚堂”宅内走出来,为他送行的先生们有好几百人,大部分头戴礼帽,身穿浅蓝色或浅灰色士林大褂。
庄陔兰走在前头,左边庄阿簪,右边庄阿铸、阿涛等紧随其后,数百人跟在后边……
送行队伍的最后边是莒县八区区长庄锡三率领的青年民团。该青年民团由各个堂号的少爷们组成,有一百多人,分长枪队、手枪队,他们排成三队,耀武扬威,好不威风。
长街送别后,庄陔兰与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离去,整个过程不超过半小时。在返回的路上,青年民团走在前头,先生们拉呱唠嗑走在后边,各人回到了大街两边的商号。
当时我还很紧张,以为他们一定会在我们的餐桌上吃酒用餐,惟恐招待不周慌了手脚,结果他们连看也没有看一眼。事后我们把餐桌撤回了屋内,掌柜的刘千祥发话:“这些糕点已经动头了,不能再拿到柜台里头卖了,你们就分开吃了吧。”这天中午,我们饱餐了一顿精致的糕点,品尝了为庄陔兰饯行的茶水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□刘善堂 口述 刘金田 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