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蔬菜之三
神奇的莴苣
莴苣是普通人家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菜蔬了。
可在我看来,它不愧蔬菜中的翘楚。如若将之人格化,它有着金童玉女般的青涩,壮年的坚韧顽强;它的品格如母亲乳汁般的圣洁,热血青春一样奔放······如此比喻,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有些着魔,并有为推销莴苣,给莴苣做广告的嫌疑。
但有些事物,就是那么的经不起推究。
莴苣不仅种植历史悠久,而且颇具盛名。诗圣杜甫曾以洋洋四十二行四言诗写《种莴苣》,并以莴苣自况;宋代诗人王之道又以四十二行五言律诗《追和老杜种莴苣诗》,“菁菁何所有,莴苣独牛耳”;药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为莴苣设专章;宋高祖赵匡胤因为吃了僧人赠予的莴苣,践诺建成普安道院,至今还坐落在浙江温州市苍南县南宋镇溪光村翠峰山麓。
一种普通的蔬菜,有如此深的渊源,我们不能不为之赞叹、刮目。
莴苣的人性化特征
莴苣原产地中海地区,汉隋时传入我国,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今天大家熟悉的莴苣,有紫叶、绿叶,有尖叶、圆叶之分,而莴苣的品种细分起来也有几十种;包括它的后代生菜、油麦菜等,也都是近些年来根据人们的喜好培植的新品种。西方人喜欢吃菜叶,所以就培育出了大叶的生菜,南方人喜欢茎叶兼顾就培育出油麦菜。
我最喜欢的是绿圆叶的罗汉苣,其次是紫圆叶的罗汉苣。此种莴苣叶大而厚,油油的,闪着光泽;并且,莴笋茎粗、肉质脆而香。叶、茎都是佐餐的美味;也无论生调、清炒,都简单可口。
莴苣的香气是浓郁的,所以百虫不侵。它的香气介入苦与甜之间,也介入野性和灵性之间,更介入冬和夏之间。喜欢的人可能非常喜欢,不喜欢的人可能非常讨厌。
把莴苣比喻为金童玉女,是就它的形象而言。敦厚、生机勃勃、健康开朗,毫无羞涩、倦态。
坚韧,是指莴苣的耐寒性。无论天气多么寒冷,莴苣是冻不死的蔬菜,所以也叫“春菜”、“千金菜”。在所有的蔬菜中,它最早报春。如蚁翼轻的一粒种子,柔柔弱弱的一株嫩苗,初冬栽下去,历经一个漫长冬天的风霜冰雪,早春一露面,宛如受到千锤百炼的运动健将,其姿容的蓬勃健壮气势,蔚为壮观。
莴苣的茎叶,蓄满洁白的乳汁,飘着浓郁的馨香。
每每给莴笋除皮时,皮下都有一层鲜艳的血色浸出。
莴苣的生命轨迹、形象特征,就是这样和人的快乐、感动、伤感、品格密不可分。所以,莴苣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植物。
莴苣的食疗作用
喜欢上莴苣,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。
说来也和情感,和疾病有关。
这首先源于许久的牵念。在莴苣生长正旺盛的时候,去了外地一呆就是二十多天。离别的日子里,想家,确切些说,是想院子里生长着的蔬菜,绿油油的莴苣,嫩生生的韭菜,这些自己付出了劳作建立起亲近关系的植物,成了对家最放不下的牵念。
回到家,两畦莴苣已有点熟过。三四十公分高,底部茶杯口粗,叶片郁郁葱葱。这年种植的莴苣的品种出奇的好,叶和笋都是绿到发亮的罗汉苣,散发出苦中带甜的独特香气。也是这个缘故,回来的几日,调莴笋丝、炒莴笋片,煲莴苣汤、生吃莴笋叶,从来没感觉到莴笋是这般清脆、香甜、可口。更为意想不到的是,吃到一周左右,近十年的面神经麻痹后遗症,面部麻木、紧张、痉挛基本消失,睡眠出奇的好,其他肠道问题也得到改善。这才想到,难道和吃莴苣有关吗?
患面神经麻痹后遗症,已经近十年,针灸、中药、按摩,从没间断治疗,然而这种顽症,医生都劝告说,不要治了,已经过了恢复期,就这样了。这对一个女性,就如判了死刑一样的让人绝望。
没想到,普通不过的蔬菜莴苣竟有如此神奇的疗效?
真是不搜不知道,一搜吓一跳啊!原来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《菜部·莴苣》的条目,主治:乳汁不有;小便不通;百虫入耳;腰部闪伤;阴囊肿。“莴苣,通经脉,开胸膈。” 网上引用典籍介绍的功效更是林林总总,诸如:开通疏利、消积下气。可刺激消化酶分泌,增进食欲。其乳状浆液,可增强胃液、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,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。利尿通乳: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,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,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。对高血压、水肿、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。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,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。等等、等等不一而足!
不敢确定,吃莴苣真有如此多的神奇功效,就个人体验而言,确实对疏通经络、改善睡眠、增进肠蠕动有独特功效。
可爱的莴苣味道鲜美,叶、笋皆能食,并且烹饪简单,无论清炒、凉拌、煲汤都清淡爽口、色味俱佳,堪称佐餐之美馔佳肴!如此美味,若贪食过量,也有负面作用。
李时珍引彭乘语云“莴苣有毒,百虫不敢近,蛇虺触之,则目暝不见物,故人不可多食,多食使人目糊,人中其毒,以姜汁解之。”莴苣不易于奶酪、蜂蜜同食,寒性体质者不宜食,痛风、泌尿道结石患者不宜食,眼疾患者不宜食。看来万物皆有禁忌,不可过量,也非人人皆宜。
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作用,其褒贬也因人而异。
诗人笔下、传说中的莴苣
诗人笔下的莴苣,最著名的当属伟大诗人杜甫的《种莴苣》。诗人以莴苣自喻:“堂下可以畦,呼童对经始。苣兮蔬之常,随事艺其子。破块数席间,荷锄功易止。两旬不甲坼,空惜埋泥滓。”雨后诗人呼来两童子,在菜畦子里撒下种子,经过数次的松土,莴苣还是深埋“泥滓”。杜甫通过种莴苣,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。"登于白玉盘,藉以如霞绮"在诗人的心目中,莴苣品质高洁,有如霞似绮之美。
宋朝诗人王之道有 《追和老杜种莴苣诗》,“晚菘已芜没,早韭就茅靡。菁菁何所有,莴苣独牛耳。从苦可自珍,供盘况潇洒。”对莴苣的品质更是极尽赞美。“晚崧”即大白菜已经荒芜,早韭也如茅草,唯独莴苣还青青亮亮的茂盛,无与伦比!虽遭严酷冰雪的摧残,仍然自珍自爱,即使装到白玉盘里,也是潇洒自在的。
莴苣真是潇洒的菜品质高洁的菜,有哪种菜享有此等高度赞誉!
杨万里、苏轼、陆游等诸多的诗人,都对莴苣赞颂有加。
莴苣在民间更是有着美丽的传说。
据《清波杂志》记载,五代时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,靠种菜卖钱度日。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,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临此地,啮食莴苣。和尚猛醒,但梦景尚历历在目,心想定是有贵人来临。抬头朝莴苣地望去,见一相貌魁武伟岸之人正欲取莴苣。他赶紧谦恭地走上前去,取了大量的莴苣馈赠给这个陌生人。临别时叮嘱说:苟富贵,勿相忘。那人答道,异日如得志,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馈赠之恩。此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,即位为帝后,访得和尚还活着,果在此修“普安道院”。看来,莴苣还是富贵菜,皇帝都喜欢呢!
另有一个民间故事,诠释了莴苣的药用价值。传说有一美丽的姑娘,婚后产子不善哺乳,乳未能吮吸干净,致生乳痈,疼痛难忍。夜不能寐。恍惚中一红衣仙女飘然而至,教她服食凉拌莴苣,以治乳痛。姑娘立即依法服食,其乳房疼痛肿胀之感果然逐渐消失。
此两个故事,虽然都有演绎的成分,但也反应了人们对莴苣这种蔬菜的美好寄望。
莴苣,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蔬菜,从黎民百姓到帝王,从诗圣杜甫到药圣李时珍都对它的品格和食疗作用、药用价值颂扬有加,并赋予它丰富多彩的生命内涵。我们理应汲取并弘扬之,使之更好地滋润我们的生活,丰富涵养我们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