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县城的晨曦刚刚漫过地平线,44岁的梁叶友已经跨上摩托车,从沂源县南鲁山镇菜园村驶向县城。6月22日,在沂源县零工市场门口,记者一眼便望见了梁叶友,常年在户外劳作,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,双手粗糙皲裂。
回忆起过去在客运站附近揽活的日子,梁叶友不禁摇了摇头。那时候,每天天还没亮透,路边就聚集了上百名来找活的零工。只要有招工的车辆停下,大家就一拥而上。松散无序的马路劳务市场,隐患重重。“我们也不想蹲马路,但不蹲马路去哪儿找活?”梁叶友的话语中满是无奈。
转折在2023年9月悄然降临。随着沂源县零工市场投入运营,曾经“蹲街角盼活”的零工群体,迎来了属于自己的“就业暖心港”。
当梁叶友带着记者走进“零工驿站”,眼前的景象让人倍感温暖。饮水机、微波炉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,手机充电、饭菜加热等暖心服务随处可见,这里不再是冰冷的求职场所,更像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。
刚一进大厅,就听到工作人员热情地与求职者沟通:“您好,可以先扫码加入我们的微信群,我们每天会不定时发布用工信息。”招工信息表上,整齐地登记着各家企业的招工信息,联系方式、用工需求一目了然,彻底解决了零工们信息闭塞的难题。
沂源县聚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统钊介绍:“零工市场每天为大龄工友和招工企业提供现场对接服务。其中,早上6点到8点是集中对接时段,其余时间以零散对接为主。”
在这里,梁叶友见证了许多和他一样的零工重新燃起希望。48岁的李玉红,之前应聘过多个工作,都因工作时间和需求不匹配,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“零工市场”,她轻声咨询:“我干活比较慢,计件的工作不合适,能帮我留意一下其他的工作吗?”工作人员马上回应:“刚好有个饭店钟点工适合您,日薪也不错!”李玉红听后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满脸都是对新工作的期待。
“这可比在马路边等活效率高太多了。”梁叶友说道,“以前打零工得靠熟人介绍,现在有了零工市场,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招工信息,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和务工需求线上登记,第一天登记信息,第二天就有活干,找活省心又放心。”
“老梁,难得没活,快出来打牌啊!”说话间,市场对面的公园里传来工友们热情的呼唤声。梁叶友笑着快步来到门口的凉亭,只见十几名师傅三三两两地坐在木凳上聊天、说笑,气氛相当融洽。
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公园,它是全市首个就业人才主题公园。自去年5月建成后,公园与零工市场、汽车站连成一片热闹地界。暑热天气,工友们在这里乘凉、聊天、下棋,享受着忙碌生活中的惬意时光。
零工市场带来的改变,不仅惠及务工人员,也让雇主们拍手称赞。一位雇主感慨道:“之前装修新房去路边‘劳务市场’招工,人是不少,但想找到合适的工人太难了,等上好几天是常有的事。”如今,他了解到零工市场后,直接来这里寻找工人,省时又省心。
而这份双向便利,正化作实实在在的数据,印证着零工市场的蓬勃生命力。据了解,零工市场由沂源县聚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运营,已累计登记用工企业245家,提供并发布就业岗位4643条,促成用工16004人次,服务工友28345人。
短期用工、临时用工、小时用工……零工市场让小微企业、辖区商户招工成本降低,也让求职者找工作效率大幅提高。从蹲马路的无奈,到暖心港的安心,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小天地,悄然完成了就业形态从“零”散无序到“灵”活有序的蜕变。“现在不用担心风吹日晒,好好挣钱,把日子过好!”梁叶友用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无数工友的心声。
Copyright © 2025 沂蒙生活网 版权所有
投稿、联系:sdymweb@126.com